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以不自主的突然多發(fā)性抽動,以及在抽動的同時伴有暴發(fā)性發(fā)聲和穢語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其發(fā)病是遺傳、生物、心理和環(huán)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一般認為中樞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的紋狀體多巴胺活動過度或突觸后多巴胺受體超敏感是抽動癥發(fā)病機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抽動癥的誘因不盡相同,有研究證明抽動癥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比如說父母小的時候有這種抽動的表現,孩子則也可能出現該病,此外,如果精神壓力比較大、學習壓力很大,或者長期因為一些病需要中樞興奮劑的兒童都有可能出現抽動的情況,某些誘因可使抽動癥狀加重或減輕,而焦慮、壓力、激動、驚嚇或者疲勞因素會加重抽動。
抽動癥一般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軀體性健康,但是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可能會出現由于抽動癥狀而導致的心理負擔或扭曲、社交困難,比如:不敢或不愿和老師或朋友進行正常的互動和交往,甚至出現自卑心理,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早發(fā)現”對抽動癥的診療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抽動癥的早期表現的認識顯得尤為重要,當家長發(fā)現孩子出現以下癥狀時,請務必引起重視,盡快到醫(yī)院診治。
1、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復的肌肉抽動。
抽動癥的初期癥狀表現為短暫、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隨意運動,開始為頻繁的眨眼、擠眉、吸鼻、噘嘴、張口、伸舌、點頭、擰脖子等。
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干預,抽動癥的癥狀會逐漸加重,牽涉部位更廣,從頭部發(fā)展到頸、肩、上肢、軀于及下肢,形成多部位的抽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能出現各種難以克制的、形態(tài)奇特的運動抽動,比如甩手、踢腿等。
2、穢語特點。
有部分兒童以發(fā)聲抽動為首發(fā)癥狀,或單一發(fā)聲抽動為首發(fā)癥狀,如無音節(jié)的喊叫,各式各樣的動物叫聲、清嗓聲,或發(fā)出無意義的字句聲,或不適當的語句。
3、模仿動作和言語。
部分孩子會出現模仿動作、重復言語、強迫動作或其他奇特的行為,比如模仿旁人眨眼睛,做鬼臉等,沒有加以控制會逐漸形成抽動癥。
抽動癥是比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然而很多家長認為是壞毛病或因誤診為“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其他原因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反復、久治不愈。抽動癥很難迅速自愈,所以,一旦發(fā)現孩子有抽動癥狀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