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發(fā)現孩子特別喜歡眨眼睛的時候,你是覺得這是孩子想引起你注意的一種方式,還是會想到抽動癥?其實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想到,這是抽動癥帶來的表現。由于抽動癥的一些表現很容易被家長當成孩子調皮而忽視,或是輾轉其他科室而延誤治療,所以小編特意整理了一期抽動癥與其它疾病的區(qū)分,一起來看看吧~
與五官科疾病的區(qū)別
孩子常常會因過敏,而出現鼻塞、鼻癢、噴嚏和流清涕等癥狀,還可能同時出現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發(fā)癢、流淚。當孩子有類似表現時,家長往往認為孩子患了鼻炎或相關疾病,卻很少想到,孩子有可能得了抽動癥。
不過,即便癥狀看起來有些相似,但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是一個鼻炎的孩子,發(fā)作可能是在接觸到過敏原后,也可能癥狀一直持續(xù);而抽動癥揉鼻子、吸鼻子表現,卻和當時的情境關系密切。如果孩子處于一個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癥狀就會出現。
此外,抽動癥的表現還存在“蔓延性”。一個抽動癥的孩子初期可能只是單一癥狀,但隨著病程進展,就會逐漸“蔓延”到其他部位。
與多動癥的區(qū)別
“多動癥和抽動癥在發(fā)病上是有一定的交疊現象的。比如60%左右的抽動癥孩子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而多動癥患兒中也有10%的孩子伴有抽動癥,但這仍舊是兩種不同的癥狀。
一般來講,多動癥的孩子除了容易有注意力缺陷障礙外,其多動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度,容易興奮、沖動。這種“多動”動作都比較大,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保持安靜,那么他還是能停止動作、稍微安靜一會兒的。
而抽動癥的動作大都是一些“精細”動作,例如眉毛聳動、眼睛眨動等,這其實是一組或多組肌肉不自主運動,家長即便提出要求,孩子也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肌肉,反而可能因為情緒緊張,癥狀變得更加突出。
圖片來自網絡
與強迫癥的區(qū)別
抽動癥和強迫癥還是很容易區(qū)分的。強迫癥是一種有目的性的行為。比如說,在反復洗手中,他的目的就是懷疑手沒洗干凈,所以出現了反復洗手的行為。
而抽動癥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它是一種以多發(fā)性不自主的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特征的綜合征,通常表現為簡單或復雜的不自主、反復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及猥穢語言為特征的綜合癥候群。
與癲癇的區(qū)別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fā)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兩者比較明顯的區(qū)別在于癲癇是因為大腦皮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出現的短時間意識喪失,之后知覺恢復后患者無法描述其反應,并多在夜間發(fā)作。而抽動癥屬于運動神經方面的問題,晚上一般沒事,不會出現昏迷以及倒地情況。
小編溫馨提醒,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區(qū)分,避免錯誤治療,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